后疫情時代真空上料機供應鏈的穩定性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,整體呈現出既有挑戰也有機遇的態勢,具體分析如下:
一、挑戰方面
原材料價格波動:真空上料機的上游原材料如316L不銹鋼、工程塑料、壓電陶瓷傳感器等價格波動較大,例如,2022年因印尼原礦出口限制及能源成本抬升,冷軋304不銹鋼卷板價格較2020年上漲42%,導致設備單機制造成本上升18%。2023年特種鋼材采購價格同比上漲17%,碳鋼在傳動部件應用占比12%-18%,受鐵礦石指數與焦煤價格傳導,2023年Q3國內熱軋板卷均價較2021年同期上漲29%,這對供應鏈的成本控制形成持續壓力。
核心元器件進口依賴:部分核心元器件如壓電陶瓷傳感器等進口依賴度較高,2023年核心傳感器進口依賴度仍高達62%。一旦國際形勢發生變化或供應商出現問題,可能導致供應中斷,影響真空上料機的生產和交付。
區域限電政策:如長三角地區配套企業集聚度高,但區域限電政策使2023年Q4交付周期延長12-18個工作日,這會打亂生產計劃,影響供應鏈的效率和穩定性。
國際貿易環境變動:歐盟碳關稅(CBAM)對進口鋼材征收的隱性成本使設備出口報價提高6%-8%,增加了出口成本和市場競爭的不確定性,可能影響企業的海外市場份額和供應鏈的布局。
二、機遇方面
國內產業鏈優勢:2020年全球供應鏈重組背景下,中國顆粒真空上料機制造商憑借完整產業鏈優勢實現產能加速釋放。國內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,正逐步縮小與外資品牌的技術代差,2024年國產設備出口量增幅達41.3%,主要銷往東南亞及中東地區,這有助于增強國內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。
國產化進程加速:隨著國內企業的發展,真空上料機核心部件的國產化率不斷提高,例如,江蘇和浙江兩地新建的三家精密零部件生產基地在2025年投產,有望緩解真空發生器依賴進口的局面。中國工業自動化協會的調研顯示,到2025年底,國內真空自動上料機核心部件的自給率將從目前的45% 提升至60%,這將顯著改善供應鏈的穩定性。
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增長:《中國制造2025》政策對自動化生產設備的傾斜性資金支持,以及環保政策趨嚴倒逼傳統人工投料模式加速淘汰,都刺激了真空上料機的市場需求。2023年行業整體銷售額攀升至85億元,同比較2020年增長率達51.8%,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5%,較大的市場需求為供應鏈的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供應鏈多元化與本地化:2025年中國真空自動上料機上游原材料供應格局將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,區域供應格局持續優化,長三角地區原材料配套率達到75%,京津冀地區達到65%,成渝地區提升至50%。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分析指出,2025年區域協同供應體系將基本形成,原材料本地化配套率將提升至80%以上,這將降低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,提高供應鏈的穩定性。
本文來源于南京壽旺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官網 http://m.shaofenghe.cn/